美国核威慑力量龙辉优配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!最近曝光的报告显示,那个已经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"老古董"——"民兵Ⅲ"洲际导弹,恐怕要硬撑着再干25年,直到2050年才能退休。
(美国空军计划使用“民兵Ⅲ”导弹延至2050年)
1、1600亿项目烂尾?特朗普很失望
事情要从四年前说起。当时美国空军信誓旦旦地宣布,要用全新的"哨兵"导弹替换老旧的"民兵Ⅲ",预计2036年就能完成更新换代。诺斯罗普·格鲁曼公司接下了这个777亿美元的大单,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。谁曾想,四年后的今天,这个项目已经成了美军最大的"烂尾工程"。
成本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,从最初的777亿一路暴涨到1600亿美元,整整翻了一倍还多!这直接触发了著名的"纳恩-麦科迪审查"机制——美国国防项目的"紧急刹车"系统。要知道,这个机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触发的,必须成本超支25%以上才会启动。而"哨兵"项目超支了81%,简直创下了纪录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(“哨兵”导弹项目经费从最初估算的777亿龙辉优配,暴涨至1600亿美元)
报告说得明明白白:交付时间严重拖延、系统工程反复折腾、设计方案推倒重来,再加上美国导弹工业基础的严重萎缩,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,让这个项目陷入了恶性循环。
2、美军的“核大棒”,正在断裂
更让人捏把汗的是,报告特别点出了几个致命问题:那些老旧的二极管、电阻、电容等电子元件都在严重老化。这些东西现在早就停产了,想找替代品都难。这就是所谓的"消失性商源"问题——生产这些零件的厂商可能都不存在了,相关的技术工人更是难寻。
更糟糕的是,为了保证核威慑的可信度,美军每年都要进行抽检试射。但现在为了节省所剩无几的备件,美国空军已经获准减少试射次数。
(美军工商尝试利用现有发射井,来降低“哨兵”导弹研发成本)
诺斯罗普·格鲁曼公司当初可是信誓旦旦地承诺,能够利用现有的发射井来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。结果今年春天被打脸了——现有的发射井根本不适合新型导弹,得全部推倒重来!这个发现直接让项目雪上加霜,也彻底断送了"民兵Ⅲ"按时退休的最后希望。
现在这些老导弹不仅要超期服役,还要承担比原计划更重的任务。想想看,这些诞生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导弹,居然要服役到21世纪中叶,见证整整一个世纪的地缘政治变迁,这本身就是一个黑色幽默。
3、美国问责局,出了个馊主意
面对这个烂摊子,美国政府问责局倒是出了个"奇招":建议把现有的单弹头"民兵Ⅲ"改成多弹头配置。这个主意听起来很聪明——既然导弹数量跟不上,那就让每枚导弹多带几个弹头,这样在维持核弹头总数不变的情况下,确实可以少用一些导弹。
(美政府问责局建议,将“民兵Ⅲ”改为多弹头配置以减少导弹数量)
但仔细一想,这简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之举。首先这需要改变美国现行的核政策,这可是个政治地雷区。其次,改装工程涉及复杂的后勤保障,全球打击司令部得重新调整整个作战体系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老导弹本来就已经超期服役,现在还要给它们增加负担,这不是让一个70岁的老人去跑马拉松吗?
相比之下,看看中国的"东风"系列导弹发展,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现代化进程。咱们的导弹不仅型号齐全,而且技术先进。从东风-41到东风-17,哪个不是让对手头疼的"大杀器"?
更重要的是,我们的导弹工业体系完整,根本不用担心什么"消失性商源"问题。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龙辉优配,表面上是技术问题和项目管理失误,实际上暴露的是其军工体系的深层次问题:过度依赖私营军火商、产业链断裂、核心技术人才流失。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两个"奇思妙想"就能解决的。
信钰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