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如何走出漫长的负罪感?智选+
这是贰贰零陆看作品的第329影评
《爱》(Amour)&
《我是传奇》(I Am Legend)
在人类情感的复杂图景中,或许没有哪个决定比结束所爱之人的生命更为艰难了。
当疾病与痛苦将生命的美好侵蚀殆尽,当爱与放手成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,我们被迫直面生命中最深刻的矛盾。
《我是传奇》中Will Smith(威尔·史密斯)饰演的角色罗伯特·内维尔在末世纽约城与他的狗萨姆相依为命,而《爱 Amour》中智选+乔治与安妮则在一间巴黎公寓里面对衰老与疾病的折磨。
这两部看似截然不同的电影,却共同探讨了一个永恒的问题:当爱意味着放手,我们是否有勇气做出最终的决定?
在《我是传奇》中,内维尔在狗萨姆感染病毒后,不得不亲手结束这位唯一同伴的生命,这一刻的戏剧张力不仅来自于末世生存的残酷,更来自于内维尔脸上那种无法言说的痛苦。
而《爱 Amour》中,乔治用枕头使受尽病痛折磨的安妮窒息的那场戏,以近乎残忍的冷静展现了爱的最终表达。
这两部电影呈现了同一抉择的两个面向:内维尔的选择是突然的、被迫的,源于外在的感染危机;而乔治的决定则是渐进的、深思熟虑的,是对长期痛苦的内在回应。这种差异揭示了面对这一问题时的一个重要维度——时间性。紧急状况下的决定与长期照护后的决定,虽然同样痛苦,却有着不同的伦理考量。
安妮在《爱 Amour》中的一句话点明了这种困境的本质:“你有时候像一只怪兽,但很温柔。”这种矛盾的描述恰恰捕捉了这种决定的双重性——外表看似残酷,内心却充满温柔,当生命只剩下痛苦的延续,结束它反而成为了一种爱的行为。
目前全球范围内允许安乐死的国家包括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、加拿大、西班牙等,其中,瑞士是唯一允许为外籍人士实施协助自杀的国家。这些国家大多要求患者满足极端痛苦且无治愈可能的条件,并经过多次医学和心理评估。
公众对安乐死的接受度相当高,例如,一项调查显示,76.3%的某国人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。
在法国,约90%的民众支持为植物人实施安乐死。,但值得注意的是,当问题涉及自己的亲人时,支持比例会下降至78%,这反映了情感因素对理性立场的影响。
埃塞俄比亚在2025年8月宣布允许被动安乐死(停止生命支持),但需三名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患者脑死亡或不可逆衰竭状态。,这一最新发展表明,全球范围内对生命终结方式的讨论正在不断深入。
做出结束所爱之人生命的决定后,如何走出负罪感也必然成为一道心理难题。
乔治在《爱 Amour》中讲述童年故事的行为,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安慰的尝试;而内维尔在《我是传奇》中继续研究病毒解药,则可视为一种对失去的心理补偿机制
做出这一抉择后的人生智选+,必将终身背负难以磨灭的负罪感。
想走出这份沉重的负罪感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一段与自我和解的旅程。
这份罪责感并非源于你做错了什么,而是源于你深深的爱与不忍,就像电影中的乔治,他的行为表面看似冷酷,内里却包裹着极大的温柔。
《我是传奇》中内维尔在荒芜城市中的孤独,其深处是对过往抉择的无尽挣扎,倾听这些内心的声音,让情绪自然流淌,是愈合过程中必要的一环。
让自己接受这一决定已然艰难,而让亲人 们“欣然接受”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,更现实的目标可能是追求理解与尊重,而非完全的认同。
在《爱 Amour》中,乔治与女儿之间就安妮的状况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,这种代际之间的理解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也十分常见。
当患者认为自己“心愿已了,已准备好死亡”时,家人却可能因不舍而坚持延续治疗。
让亲人接受这一决定的最佳方式,可能是在健康时就进行生前预嘱的沟通。
法国近1/3的民众表示已向亲人声明或拟写安乐死自愿书,这种提前沟通可以减轻亲人在最终决定时的心理负担。
重要的是要明白,这种接受不是一次性的决定,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持续对话,以及对彼此立场的尊重。
正如《我是传奇》的双结局所暗示的,不同的人可能对生命与死亡有着不同的理解,而真正的和解来自于对这种差异的包容。
《我是传奇》和《爱 Amour》以不同的方式探讨了爱的终极边界。
当安妮对乔治说“你有时候像一只怪兽,但很温柔”时,她不仅描述了自己的丈夫,也描述了所有面临这一抉择的人的内在矛盾。
这两部电影也提醒了我们,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其长度,更在于其质量,当生命只剩下痛苦的延续,结束它可能不是恨的行为,而是爱的最终表达。
作出结束至亲痛苦的决定后,走出负罪感需要时间、自我宽恕以及周围人的支持,亦或……永远也走不出。
在爱与死亡的双人舞中,或许没有完美的步伐,只有真诚的面对。
枕头下安静的呼吸与夜幕中无声的告别,都是爱的最后语言。
看完别忘点个文章最下面的“赞”和“在看”
听说……就是你经常看完不点吧?
如喜欢,请继续关注
信钰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